人物採訪 Profile
林予晞專訪|演員得跟社會大眾結婚,一說開觀眾就會出戲
她坦言,自己不是表演起來會全身沸騰的類型,「可是我想到有人可能正處於關係裡弱勢的狀態,覺得無處可去,看到戲裡的我用這樣的狀態做出他沒想到的選擇,而因此被點亮,那就是我做為一個演員最珍貴的時候。」
Read more...
若擲筊的那刻早有了答案,婚姻裡的《聖筊》還重要嗎?
現在的觀眾看過很多劇,一旦出現厲害的科幻裝置,很快就能就能猜出整部片的走向,以及裝置最後必然造成的災難,導演徐漢強笑談:「所以我們想反其道而行。既然要做的是比較輕鬆的故事,我們一開始就把這個科技裝置設計得比較土炮,讓它本身就是個有點可疑、不太可靠的發明。」
《我在隔離中》導演莊翔安:人類的集體焦慮,都成為疫情下的一場變形記
這部片裡沒有人確診,但對疫情的恐懼,讓這家人把女兒當成病毒的帶原者。每天獨自隔離在房間的女兒,終於受不了內心的焦躁,異化為一隻人人嫌棄的大蒼蠅,讓這段變形扭曲的家庭關係,儼然成為卡夫卡《變形記》在現代疫情下的寓言。
金鐘新人|《愛的奧特萊斯》姜典專訪:在老公寓做著白日夢,藏在日記裡的心情誰也拿不走
入圍金鐘後,姜典沒有立刻在社群平台發表感言,他選擇沈澱心情收下這個肯定,在日記裡靜靜地記錄自己的心情。寫日記是他在北藝大學到的基本功,演員要學著記錄自己的生活和感知,這些感受別人拿不走。
Read more...
《人球》導演李俊宏:最好的短片,就是只講好一件事
《人球》2021年於公視首播,不少觀眾以為劇情是大疫情時代的反思,其實《人球》早在疫情前就完成拍攝,放映時正好面臨全球流行的新冠肺炎,讓作品意外成了真實的末日寓言。導演李俊宏笑談,部分劇情呼應疫情發生的現象,讓他發現:「其實我們所想像人發瘋的途徑,跟人遇到疫情的時候很雷同。」
Read more...
《入世》導演吳郁芬:用30分鐘聚焦故事,有限時間呈現情感爆點
吳郁芬以《入世》參與影展放映的經驗為例,觀察到放映一部長片和短片的成本很接近,所以短片經常搭配導演映後一起宣傳,讓時長能呼應影廳放映成本。但有時身為新銳導演的她自己也會疑惑,「一般觀眾如果不是相關領域的人,會不會覺得我為什麼要在這裡聽一個新導演說話?」
Read more...
詹懷雲專訪|饒舌穩住人生的徬徨,且戰且走是為了活在當下
單眼皮、濃眉毛,嘴上掛著燦爛的笑容,眼前的詹懷雲就像他在出道作《行動代號:孫中山》飾演的主角阿左,好看的五官襯著稚氣未脫的神情。直到聽見他穩重低沈的嗓音,才發現,經過了八年,當年的男孩竟已經長大了,如今24歲的詹懷雲依然在表演路上前進。
Read more...
犯罪偵查影集製造錯誤想像,鑑識權威謝松善曝最常見拍攝瑕疵
戲劇往往擷取鑑識科學吸引人的面向,讓觀眾讚嘆科技辦案的實力,例如指紋分析,戲劇經常呈現實驗室電腦跑過一個個指紋和犯人照片的螢幕畫面,卻很少還原把指紋送機器分析之前,專業人員將現場採集的跡證重新放大描繪、去雜點的繁瑣過程。
Read more...
杜姸專訪|綜藝女郎到女演員的距離,是漫長的無聲等待
「繼續上節目就真的沒有戲可以拍了。」杜姸意識到,如果想往戲劇發展,勢必要讓自己離開綜藝節目,才能讓更多人看見她的表演。為此她拒絕許多旁人看來很好的工作,「有人找我主持,也有人找我拍健康的寫真書,為了朝演員目標前進,我真的推掉很多機會。」
Read more...
不顧豬內臟腐臭味瀰漫片場,《暴走女外科》美術力求真實還原人體器官
手術戲是醫療劇的看點之一,雖然可以技巧性的透過鏡位讓畫面避開血肉,但道具和場景建構得越完整,可以讓導演拍到更多不用躲來躲去的角度,所以《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》的美術組盡可能地還原手術現場的細節,給演員更多表演空間發揮苦練多時的縫合技術。
Read more...
正常人不會來當警察!《鎗聲》矛盾又孤單的生存之道
「這不是終極警探、不是無間道,就是一個很真實的台灣警察做事方法。」張凱智說,那是看再多好萊塢警匪電影的人,也想不到的警察真實應對。激烈巷戰、飛車追逐,終究是警匪片的情節,《鎗聲》帶觀眾進入的是一個個台灣警察工作的真實情境。
Read more...
在東北角擁抱海洋:移居,是一個漸進的過程
近年島內移民、地方創生盛行,都市不再是安身立命的唯一選項,移居到自己喜歡的地方創業開店,成了不少人努力的目標。定居東北角瑞芳的余孟怡,和我們分享她為何在這幾年褪去台北室內設計師的身份,成為融入鼻頭漁村的潛水教練;又是如何在大量外帶飲料需求的觀光區,堅持營運拒用一次性外帶杯的環保咖啡店。
酸屋Acid House,在死巷鑿出藝術基地的入口
走出捷運頂溪站,眼前是人車鼎沸的永和路二段。光怪陸離的都市物語,往往發生在城市的隙縫,那裂隙如同永和路二段兩側蔓延地一條條彎曲交錯的巷弄。台藝大碩士陳孝齊創立的藝術基地「酸屋Acid House」,就坐落在永和一條沒有出口的死巷裡。這裡不是街道的盡頭,是城市烏托邦的入口。
打破「新二代書寫」的想像:專訪《天使與黑色翅膀》作者巫美娜
18歲的巫美娜在移民署獎助下以「新二代」之姿,在台灣出版中越雙語作品集《天使與黑色翅膀》(Thiên Thần Và Đôi Cánh Đen)。不斷書寫自己的生命經驗太沈重,現在她發現用輕盈的筆調介紹這座讓她又愛又恨的島嶼,或許也是一種記錄生活的方法。